首页 > 师资队伍 > 河流工程系 > 教授 > 正文
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

陈 立

职称:教授,博士生导师

邮箱:chenliwuhee@whu.edu.cn

研究领域及招生方向:

研究方向:水沙运动规律、环境与工程泥沙、江河防洪及航道整治技术

招生专业:水利工程/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/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

招生类型:专业学位硕士、学术学位硕士、专业学位博士、学术学位博士

教育背景:

1981.09-1985.07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系,本科

1985.09-1988.07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,硕士

1988.09-1991.12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,博士

工作经历:

1991.12-1993.07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,讲师

1993.08-1997.07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,副教授

1997.08-2000.08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,教授

2000.08至今 8858cc永利官网,教授

开设课程:

《泥沙运动力学》《河流动力学》《河流模拟》(本科生)

《河流泥沙工程学》《水沙运动模拟理论与技术》《工程伦理》(研究生)

代表性科研项目:

[1] 国家重点研发课题,新水沙条件下长江航道演变机理(2016.01~2020.06,主持)

[2] 三峡工程泥沙重大问题研究项目(水利部重大项目),三峡水库中小洪水调度的影响及控制指标研究(2018.01~2021.10,主持)

[3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干湿交替环境下散体颗粒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试验研究(2015.01~2018.01,主持)

[4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专题,水动力作用下土体结构破坏和致灾机理研究(2010.01~2013.12,主持)

[5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河流溶解性物质侵蚀规律与机理研究(2007.01~2009.12,主持)

[6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污染物作用下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的研究(2005.01~2007.12,主持)

[7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近底区水流紊动与泥沙运动(2002.01~2003.12,主持)

[8] 湖北省创新群体基金项目,水利水电工程资源利用与防灾减灾方法(2003,主持)

[9] 霍英东青年教师项目,挟沙水流边界层紊动与泥沙浓度(2002,主持)

[10] “八五”国家科技专项计划,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高含沙水流演变规律(1992.12~1995.12,主持)

[11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,高含沙水流紊动结构及泥沙运动规律的研究(1994.01~1996.12,参与)

[12] 武汉枢纽直通线白沙洲长江大桥正桥工程桥址河段河床演变分析、数学模型计算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(2019.09~2020.12,主持)

[13] 长江干线武桥水道航道整治物理模型试验(2014.08~2015.07,主持)

学术兼职:

泥沙专委会委员,《泥沙研究》编委

奖励与荣誉:

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(1996,排名第1)

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(2014,排名第2)

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(2018,排名第8)

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(2018)

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(2018)

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(2022)

代表性学术成果:

专著:

陈立, 明宗富. 河流动力学. 8858cc永利官网出版社, 2001


论文:

[1] 陈立. 高含沙明渠紊流光滑区f-Re关系与平均流速公式[J]. 水利学报, 1995(04): 34-40.

[2] 陈立, 谈广鸣. 影响含沙水流极限浓度的因素[J]. 水利学报, 1995(10): 69-73.

[3] 陈立, 谢葆玲, 崔承章等. 对长江芦家河浅滩段演变特性的新认识[J]. 水科学进展, 2000(03): 241-246.

[4] 陈立, 张俊勇, 谢葆玲. 河流再造床过程中河型变化的实验研究[J]. 水利学报, 2003(07): 42-45+51.

[5] 陈立, 林鹏, 叶小云. 泥沙对挟沙水流流动结构影响的研究[J]. 水利学报, 2003(09): 39-42+47.

[6] 陈立, 徐敏, 黄杰等. 基于起动相似选沙的模型沙波相似性的初步试验研究[J]. 四川大学学报(工程科学版), 2016, 48(03): 35-40.

[7] 陈立, 陈帆, 张为等. 荆江沙市段分流比计算公式的改进及应用[J]. 湖泊科学, 2020, 32(03): 840-849.

[8] 陈立, 余博闻, 许全喜等. 长江三峡水库坝下游荆江段断面形态冲刷调整成因分析[J]. 工程科学与技术, 2023, 55(01): 279-286.

[9] 林鹏, 陈立*.挟沙水流紊动通量的实验研究[J]. 水科学进展, 2002(02): 153-158.

[10] 王家生, 陈立*, 刘林等.阳离子浓度对泥沙沉速影响实验研究[J]. 水科学进展, 2005(02): 169-173.

[11] 张俊勇, 陈立*, 王志国等. 河流自然模型试验时效的研究[J].水利学报, 2006(03): 365-370.

[12] 黄荣敏, 陈立*, 卢炜娟. 泥沙颗粒表面电荷特性及其对干容重影响试验研究[J]. 水科学进展, 2007(06):807-811.

[13] 王家生, 陈立*, 刘林等. 粘性泥沙分层运动特征的试验研究[J]. 水科学进展, 2008(01): 13-18.

[14] 许文盛, 陈立*, 赵德招等. Na~+对河流溶解性物质解吸规律影响的试验研究[J]. 水科学进展, 2009, 20(04):537-543.

[15] 江磊, 陈立*, 周银军等. 弯曲河段床面分形特征及床面阻力试验研究[J]. 水科学进展, 2011, 22(04): 502-508.

[16] LIU T H, CHEN L*, FAN B. Experimental study on flow pattern and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at a 90° open-channel confluence[J]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, 2012, 27(02): 178-187.

[17] Xu M, Chen L*, Wu Q, et al. Morph-and hydro-dynamic effects toward flood conveyance and navigation of diversion channel[J]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, 2016, 31(03): 264-270.

[18] Li D F, Lu X X*, Chen L*, et al. Downstream geomorphic impact of the Three Gorges Dam: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channel bar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[J].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, 2019, 44(13).

[19] Yu G, Li C*, Wei Z*, et al.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characteristic discharge in the Yangtze River downstream of the Three Gorges Dam[J].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, 2021, 785.

[20] Li Y C, Chen L*, Zhang W*, et al. Dynamic and delayed channel geomorphic responses to changing hydrological processes following the Three Gorges Dam operation[J].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, 2023, 48(10).


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网站网址:www.mydsts.com院长邮箱:sdxy@whu.edu.cn

Copyright © 8858cc永利官网-yl6809永利官网

Baidu
sogou